健康教育丨持续科学补碘,推动健康发展
2025年5月15日是我国第32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持续科学补碘,推动健康发展”。旨在不断强化科学补碘共识,提升公众碘营养认知水平。
一、什么是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是由于外环境缺碘,造成人体碘摄入不足而发生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以及碘缺乏导致的流产、早产、死产、先天畸形等。
二、碘的作用
碘是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营养素,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健康成人体内的碘总量仅为20~50mg。在停止碘摄入的情况下,体内储备的碘仅够维持2~3个月。碘的生理功能是通过甲状腺激素完成的。甲状腺激素参与身体新陈代谢,维持所有器官的正常功能,促进人体,尤其是大脑的生长发育。
- 促进生长发育
- 参与脑发育
- 调节新陈代谢
- 对其他器官、系统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碘缺乏的主要危害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更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而甲状腺激素,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尤其是大脑发育至关重要!胎儿期碘缺乏的危害主要包括流产、早产、死产、先天性畸形、克汀病(以痴呆、矮小、聋、哑、瘫痪为主要临床特征)及亚临床克汀病(以智力低下为主要临床特征)。新生儿碘缺乏的危害主要是引起先天性甲状腺机能低下症检出率的升高;儿童青少年对碘缺乏比较敏感,可影响智力发育、身体发育,造成运动、视觉、听觉障碍,突出的表现是甲状腺肿大。碘缺乏最主要的危害是影响胎儿和0~3岁婴幼儿脑发育和体格发育,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成年人缺碘可能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容易疲劳、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
四、补碘的最佳方法
食用碘盐是预防碘缺乏病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方式,又符合微量、长期及生活化的要求,花小钱解决防治疾病大问题,以实现提高人口素质的目的。
当然,平时生活需要控制盐的摄入量,每天不应超过5克。除食用碘盐外,日常生活中还可通过适量吃海带、海蜇、紫菜、海苔、菠菜和芹菜等富碘食物来补充碘。而且针对不同人群,补碘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巧用“加减法”。
五、科学补碘,“碘”到为止
当然,孕期补碘也并非越多越好,补碘过多可能造成孕妇和胎儿甲状腺功能减退。要科学补碘,“碘”到为止。孕妈妈可以在妊娠期到医院检测碘营养水平,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按需补碘,孕育聪明健康的宝宝!定期产检很重要!通过产检可以及时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并进行干预。据我国国情,建议对所有备孕妇女均进行甲状腺疾病筛查。我国卫生健康部门将血清 TSH 纳入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推荐所有备孕妇女均要筛查血清 TSH 。甲状腺疾病对胎儿及孕妇均具有较大的危害。对筛查出的甲状腺疾病进行评估,并给予合理的指导、药物治疗或转诊,为妊娠做好准备,以避免和减少因孕前患甲状腺疾病未能及早发现和控制而导致的母儿危害。